翠湖农业种植管理人员在智能温室里给植株打杈                       ■记者 史波涛/摄

        “口感糯中带沙,酸甜适口,品质好,产量高。”位于海淀上庄的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10万平方米智能联栋温室首批定植的樱桃番茄3月底已经进入成熟期。首农食品集团西郊农场旗下北京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旭摘下一串番茄介绍说。

        作为市重点工程之一,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于2021年5月启动建设,经过6个月的建设调试,2021年12月31日完成首批定植,试投产生产面积2.4公顷,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完工、当年运营。

        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

        走进智能连栋温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番茄秧,挂满了一串串小番茄。这些番茄秧根植于距地面一米高的种植平台上长方条状的椰糠基质中,被牵引绳固定向上生长。最下边的小番茄已经成熟,饱满而鲜红的果实散发出引人馋涎欲垂的魅力。

        据了解,“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由智慧农业创新园、高效蔬菜工厂、设施农业集成创新工场三部分组成,是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计划的第一个示范项目,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包括研发创新基地、配套协作区和20万平方米绿色示范工厂,以“生产 科研”两种业态为主导,形成以设施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模式,带动区域农业科技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同时对北京市农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实现集成创新和产业驱动,成为立足海淀、服务北京、辐射全国的设施农业产研融合创新基地和智慧农业创新工场。

        自2021年5月启动,经过六个月的紧张施工,克服了夏季持续强降雨、燃气管线规划难、协调难、施工难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期10万平方米温室主体完工、各类栽培设施设备调整到位、锅炉正式点火开始供暖,具备了种植条件。种植主栽品种为串收樱桃番茄品种和粉果口感番茄品种,并开展了优新番茄品种的引进和筛选,引进新品种39个。

        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种植管理规范,截至2022年3月24日,主栽串收樱桃品种坐8穗果,第一穗果已成熟,第二穗果进入白熟期。“植株管理用工专业化,每个工人大概可以管理4亩地,达到普通生产设施劳动效率的2倍以上。”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农业智慧化生产管理

        “温室顶部有两层幕帘,一层是保温幕帘,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参数时,这层幕帘将自从开启,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另外一层是遮光幕帘,夏季日常强烈,超过设定参数自动开启遮光。”李新旭介绍说,番茄植株的根部附近插着滴灌的导管,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定时开启进行水肥一体滴灌。

        据介绍,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体系,打破土壤连作障碍、肥药施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严重制约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光、温、水、气、肥等环境控制系统协同互促、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示范,将上述关键技术与农业投入品、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等技术集成为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并进行示范和推广。

        “所有的生产数据参数是在大数据基础上不断学习增进的,数值不断调整,持续趋近于精准管控。”李新旭介绍说,通过智能调控、自动落蔓系统创新、水肥循环利用、品种优化等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5%,提高产量3%;通过高透漫反射玻璃应用、拉幕系统优化等增加光照率7%;通过铝合型结构优化、防疫系统优化,植株发病率降低50%。目前小番茄由20公斤/平米提高到22公斤/平米,大番茄由42公斤/平米提高到46公斤/平米。

        项目国产化率达到80%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绿色示范工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量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国产化率达到80%的比例,同时创新生产模式,策划营销方案,兼顾园区式发展规划,有效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销售收入,投资回报期降由12年降至10年。

        值得一提的是,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通过对园区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年固碳量可达2000吨。栽培基质采用环保材料,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材料的再利用可提升效益。

        据悉,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将农业技术、农业设备、智能化、网联化的国产技术进行有机集成,并根据区域20年气象数据,将温室的设计模式、建设模式、生产模式进行创新,更符合该区域农业生产状况。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推动北京市现代农业发展。”李新旭介绍说,翠湖农业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借助绿色示范工厂项目集成的先进农业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及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套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生产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其向基层农业产业发展力转化,并将引领带动农业企业形成发展中有创新,创新中有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