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营公司线路检查监测班组开展精准维修                              ■企业/供图

        “班组的作业与大多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恰恰相反,我们是‘昼伏夜出’的夜行者。”京投公司所属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土建线路部线路检查监测班组负责人徐栋说。该班组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安全第一”作为团队文化的第一要义,将“对安全保持敬畏之心,以专业的态度做好轨道养护,树立城市轨道养护新标杆,为乘客安全保驾护航”作为班组愿景,以严谨科学、务实担当的精神做好线路轨道设备管理工作。

        该班组“车载式轨道综合检测系统在大兴机场线的应用研究”获得第三十五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该班组先后获得“2017-2020年北京市交通行业先进集体” “北京市青年安全示范岗”“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长期夜班保障轨道运行安全

        轨道运营公司负责运营地铁燕房线、大兴机场线、19号线。燕房线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营示范线路;大兴机场线是全行业第一条“准高铁、公交化”运营的市域快线;19号线是首都主城区骨干线网中第一条大站快车线路。徐栋所在的班组正是这三条线路的“钢轨医生”。

        “班组主要负责线路轨道、道岔的动、静态检查、养护和维修。”徐栋说,他所在班组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组织线路轨道的检查、监测,借助专业化定制的信息化手段提升设备状态的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定期评估设备状态质量、及时发现设备问题或隐患,在病害产生初期及时报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整修方案,组织开展现场的精准维修,确保线路常态化良好,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当整个城市华灯初上时,班组召开班前会、做工前各项准备。地铁运营结束后才能实施轨道正线上的作业,他们等地铁车辆全部回到车辆段后开始作业。经历大约4个小时现场作业,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当日的作业也进入收尾阶段。“类似于这样的长夜班,每个月平均都在20个左右,夜班对我们‘线路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徐栋说,“长期夜班确实是很辛苦的,但大家都特别能吃苦,能克服困难。”疫情期间,有的同事主动加班坚守岗位,住在办公室,有的取消了即将举行的婚礼,有的甚至没有时间探望生病的家人……这些坚持与奉献铸就了这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克服困难保轨道设备质量

        为确保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线路轨道交通燕房线安全运营,该班组克服了诸多困难,精心策划施工组织,安全高效地完成燕房线全线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和应力调整。同时,为确保燕房线轨道平顺性,持续优化轨道几何形位,目前全线 tqi(轨道质量指数)处于常态化良好的水平,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兴机场线开通前,他们继续发扬“能吃苦,不怕累,讲奉献”的精神,组织技术和业务骨干提前介入现场施工,从源头把关现场轨道设备安装质量。在动车调试阶段,他们刻苦钻研市域快轨轨道精调技术,利用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结合轨道精测网,制定科学合理的精测精调方案,主导完成了全线约60千米线路几何形位的精调,仅用20余天实现了车辆调试速度由120千米/小时到160千米/小时提升。同时,该班组总结新线筹备经验,高质量完成了19号线一期工程开通保障工作。

         提升设施智能运维水平

        为提升城轨基础设施的智能运维水平,助力“交通强国”发展战略,该班组从线路、轨道智能化感知的实践应用、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平台研发与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智能化前沿技术在线路轨道设备管理中的融合应用。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设备状态管理和评定体系,探索出160千米/小时市域快轨轨道设备安全、高效的管理模式。持续开展改善轨道平顺性的轨道精调工作,确保关键设备常态保持动态、静态质量合格率100%,动态质量优良率99.9%以上,为运营安全提供了坚实的设施基础。

        目前该班组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项,承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研究课题1项,京投公司(集团级)课题2项。充分利用体系思维、统筹好各项维修工作,做优产品供给、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深化维修变革创新。坚持创新与实效并重的原则,紧密围绕设备维护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与应用,用实际行动助力基础设施设备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大伙听说班组获得了‘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后,都非常激动、兴奋,也感到非常自豪,这是对班组一直以来在轨道精检细修、保障运营安全方面努力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一个年轻团队,我和我的班组成员还需不断学习和锻炼,持续精进技术、刻苦钻研业务,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高的工作热情干好本职。”徐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