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投装备所属河北京车制造的12号线列车陆续到位                   ■记者 周宇杰/摄

        2月20日,记者来到建设中的东坝车辆段,该车辆段为北京在建规模最大的地铁车辆段,是轨道交通3号线以及12号线车辆的共用车辆段。在东坝车辆段,轨道交通12号线新车崭新亮相。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4项目管理中心计划调度室主任王玉龙介绍,目前,12号线车辆已经陆续到场,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12号线在建20座车站中,已有18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出入口、风道等附属工程全面开工,机电、铺轨、装修等工作全面展开。

         各站出入口尽量靠近公交站

        12号线是一条主要沿北三环东西向敷设的轨道交通干线,又称为“地下北三环”线。其西起西四环四季青桥南,东至东坝北街,途经海淀、西城、东城、朝阳4个行政区,连接四季青、大钟寺、马甸、安贞桥、三元桥、酒仙桥、东坝等重要功能区、商业区及居住区,全部为地下线。12号线全长29.6km,共设21座车站(先期建设20座),与4号线、5号线、8号线等12条线路的15座车站实现换乘。全线设置“一场一段”,在西四环外设田村停车场,在五环外东坝北区设车辆段一座。

        王玉龙表示,12号线是北京地铁建设历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一条线,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大量道路、桥梁、既有线、管线、建筑物等,全线4417个风险源目前已安全通过70%。同时,12号线的主要路段穿越北三环立交桥区,北三环沿线大小桥梁70多处,车站多位于桥区,可谓是“一桥一站”。为提升乘客体验感,12号线在设计之初不断优化方案,统筹空间利用,强化接驳功能,让乘客换乘更加便捷。12号线所有桥区车站出入口的布设都充分考虑周边乘客的出行要求和习惯,各站出入口尽量靠近公交车站或现有市政设施布设,借助地铁的建设完善周边的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地下、地上均可通行的条件,同时,促进站城融合,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自主研发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

        京投公司所属装备集团项目经理冯玉东介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成果和京投公司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投公司所属装备集团旗下的河北京车,将为12号线提供全新设计的地铁车辆。冯玉东介绍,12号线电动客车是装备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首次实现了全自动联挂、解编和灵活编组的功能。车辆具有两大典型技术特点:一是可根据客流量需求,科学匹配车辆运载力和客流量需求,在高峰时段采用(4 4)编组运行,平峰时段可改为4编组运行,在提升乘坐体验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列车运行能耗;二是车辆可与3号线跨线路运营,当一条线客流量增加时,根据需求可以调用另外一条线路的车辆上线运行,最大程度优化车辆的资源配置。此外,12号线车辆还引进了更多的科技、智慧、人文等元素,比如:车辆配备了弓网检测、智能障碍物检测、走行部在线检测等系统,车辆运行时,由控制中心对车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实现车辆隐患的主动预警;车辆从出库到上线运营,从下线到回库,均可按照预定计划实现无人干预模式下的自动运行,无须司机操作,实现了全面无人干预的自动驾驶。此外,车辆设计以融合为主题,突出地铁车辆的人文元素,采用拟人化场景,用细致精练的线条展现出 “笑脸”外观形象,必将为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打造一张轻快、友好、靓丽的轨道交通名片。

         东坝车辆段实现“智能建造”

        3号线一期与12号线共同使用的东坝车辆段,是北京市在建的规模最大的地铁车辆段,也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车辆段工程。东坝车辆段占地面积65.34公顷,建筑面积55.249万平方米,工程体量大,结构复杂,组织难度较大。自2022年9月8日首列车进段以来,目前已完成14列车进段。

        据北京城建道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3月开工,东坝车辆段就明确了“智能建造,绿色发展”的目标,以科技为依托,将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等工作实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经过3年的不断发展,“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经过多次优化,已迭代升级到3.0版本,各项功能开发使用较为完善,在北京市建筑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获得业内广泛认可,已经被列为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第一批“智慧工地”试点项目。东坝车辆段通过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的发展模式,为北京市大型车辆段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提供示范,促进首都轨道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