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带群众,促团结奋斗。上级带下级,促责任担当。先进带新人,促精神引领。师傅带徒弟,促技艺传承。在同仁堂集团党委开展的“四带四促”党建创新文化传承行动中,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挖掘发挥老师傅老党员及年轻徒弟骨干人才的示范作用,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技艺传承、课题攻关,使之成为创新延伸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成为同仁堂350多年的药香延绵的“秘方”。
党建引领新机制激活老传统
中医药行业,师带徒是不成文的传统,也是从古至今的通例。在没有教材的过去,师傅凭口传心授教,徒弟凭记忆悟性学,丸散膏丹的制作工艺,焖煮煅烫的炮制技艺,就这样经由一代代人传承至今。
过去,有能耐的师傅脾气大,爱呲儿人,很多人学徒时都有被说哭的经历。贵细药材鉴别领域专家芦广荣回忆说:“问他三次,他就只告诉你一次,你要多问了,他就跟你急。”师傅一上火,芦广荣也肝儿颤,吓得不敢问了,只能整天看货。白天干了一天活儿,晚上接着琢磨师傅的话,夜里12点钟前几乎没睡过觉。
时光一晃几十年,老师傅退休了,徒弟当师傅了。这时他们发现,时代更迭中蕴含的变化远不止这么简单。随着现代化制药工艺的普及,以及一批批思想活跃的员工进厂,传统的师带徒遇上了新问题。为此,科技发展集团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流程,以7家首席技师工作室为载体,将传统师带徒模式转化为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组织制度。
在师傅选拔上,必须满足生产一线和管理岗位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特长、技能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等一系列条件。徒弟必须是从事本专业工作在两年以上、具有一定经验,工作积极主动。师徒结对采取基层单位推荐,人力部门把关,双方自愿结合的方式,师承教学周期一般为两年。
在“四带四促”党建创新文化传承行动中,科技发展集团结成师傅带徒弟52对,凯时尊龙官网的业务范围除了贵细药材鉴别、中药提取工艺、泛丸和蜜丸制作、阿胶制作等同仁堂传统特色制作技艺外,还包括现代中药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计量、物流等业务领域。
师徒围绕制药领域的关键环节、难点问题开展课题攻关,引发示范效应,形成敬业爱岗良好风尚,实现党建引领延伸至生产一线。
车间班组就是课堂
同仁堂金字招牌背后是独特的配方、道地的药材和精湛的加工技艺。琢磨配方、辨识药材、掌握工艺都得靠人,边干边教,边干边学,这是师带徒的精髓所在。
孔令君师傅进厂30多年,专攻蜜丸生产,技艺娴熟,经验丰富。两年前,孔师傅收了陈星羽、赵岩两名徒弟。车间里,孔师傅不厌其烦地讲述操作要领,从合坨、闷坨、凉坨的各项工艺要求到设备的操作规程、生产现场的管理,孔师傅对两个徒弟倾囊相授,并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多思考,做好总结归纳。
“现在年轻人脑子好使,就是缺少实践,得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沙河库的项英福师傅向徒弟传授贵细药材的传统验收方法时,一准儿把徒弟马桂平、裴佳元叫到仓库。尤其是天然牛黄、冬虫草等珍稀药材进货时,项师傅会发起连珠炮似的提问。师傅在旁一一讲解形状特征,徒弟们则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等强化记忆,用心体会药材的特性,聆听药材的无声语言,药材的真谛也就此深埋心中。
师带徒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面向真实生产的开放式教学,学习和实践的概念界限被淡化,课堂可以在生产车间,教学项目也可以是生产项目,实现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的融合,保证同仁堂制药技艺传承有序。
课题攻关“老少配”
除了传承传统技艺,面对现代化制药工艺中随时涌现的技术难题,师徒又承担起攻关任务,共同研究亟须解决的掣肘问题,真正做到一线缺什么就琢磨什么,一线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为配合科技发展集团工业布局调整,亦庄分厂丸剂车间陆续承接了诸多转移品种生产任务,作为党员的李宁、金汉臣师徒俩,主动承担泛丸改机制丸工艺的试验任务,顺利完成了包括麦味地黄丸、舒肝和胃丸、木香槟榔丸、十全大补丸等8个品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围绕先进生产线投产西黄丸品种,大兴分厂另一对师徒毛民和沙皓淳面临的挑战也不小。师傅带着徒弟和车间的几个骨干,经过反复试验、探索研究,对西黄丸丸药外观、溶散时限等问题进行了有效合理的解决。
目前确立的十余项研究课题,既有西黄丸机械化干燥技术应用、解决京制牛黄解毒片硬度不好、感冒清热颗粒粒度控制等生产环节的“硬件”课题,又有提升中药材质量检验水平和特殊中药材炮制加工工艺这样的“软件”课题,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效益。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中药制造从选料到炮制再到制药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匠心。师徒相承,不仅是传承技艺,更是传承文化。徒弟在与师傅的日常相处中,明白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明白了胸前的党徽意味着什么,也深刻理解了师傅说的,做药先做人,要下真料,行真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