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首都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北京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在新时代首都发展全局中,作为市属公共服务类骨干企业,排水集团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锚定首都新发展目标,主动融入首都新发展全局,以高质量的排水保障全力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一、聚焦安全可靠,持续提升首都排水保障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公共服务类企业,排水集团担负着城市运行保障的重任,必须擦亮安全一流的底色,以可靠优质的保障,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做到重大保障一流。始终把保障党和国家重要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万无一失、精益求精”的高标准,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重大活动保障标准化建设,强化“内外无别”常态化保障标准,主动协调政府、属地,全方位服务驻地内部排水及再生水设施。持续做好重点项目服务,高标准对接、高效率互联,系统性提升“一山一海”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做到设施建设一流。高标准推进落实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涉及排水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韧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主动规划、提早解决排水设施建设的难点盲点;以首善一流的标准,研究制定适度超前的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标准,全面推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施核心区等重点区域低洼院落排水系统改造,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雨水管道提标,推进臭味治理设施升级,不断增加设施的可靠性,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相融合、与百姓多层次需求相契合,打造有温度的现代化排水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做到内涝防治一流。以积水内涝点全链条管理为主线,逐步构建“源头消减、管网监测、蓄洪削峰、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体系,建立积水内涝评价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排水设施消隐、混接错接治理,多措并举有效拓展应急抢险维度,深耕防汛智慧化建设,深化落实“三提前、两跟踪”防汛原则和“一厂一策”防汛策略,努力实现积水点管理由“经验式”向“系统化”转变、应急抢险由“平面”向“立体”转变、防汛信息由集中展现向主动服务转变,稳步推进“精准防汛、绿色防汛”,不断强化极端天气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能力。
二、聚焦绿色低碳,持续助力首都生态环境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首都发展要努力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首都的靓丽底色。作为公共服务类企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主动作为,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绿色低碳管理体系。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抓好降碳、替碳、固碳工作,率先出台排水领域碳中和实施方案,制定碳排放控制考核评估机制,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发挥排水集团行业内节能减碳先行先试经验,发布能耗限额标准,推动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确定,编制污水处理行业能源消耗的有关标准,形成行业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体系,以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推广节能降碳工作,打造水务行业节能降碳的“北京样板”。
加快多元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充分利用污泥处理中心沼气资源,建设沼气发电项目,实现沼气发电。有效利用再生水厂空间,推动再生水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光伏发电。积极对接科技园区、集中办公区、商业区等,推广应用水源热泵项目。加大污泥资源化利用,制定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总体方案,推动餐厨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置。在矿山修复、土壤改良、园林施肥等方面,积极拓展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近年来,排水集团已实现沼气发电量近1600万千瓦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近2300万千瓦时,特大型城市污泥产品土地资源化利用全链条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路。
向内发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节能降碳。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针对再生水厂运行实际,出台节能减碳管理办法,改造升级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处理工艺,在重点耗能单元上加大科技创新和精细化运行管理力度,持续狠抓节能降碳工作,有效推动能耗不断降低。近两年,排水集团11座再生水厂污水综合处理单耗较2020年同期下降11%,年节约用电量6432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3.88万吨,在实践中形成了节能降碳的有效经验。
加强系统化治水,推进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全面落实《北京市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加强城镇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加快重点地区溢流污染控制工程建设,为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贡献力量。以水生态系统改善为主线,围绕再生水配置利用、中心城区污水系统优化开展规划研究,探索构建2035年水环境保障体系。建立水资源配置体系,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优化补水方案,构建“河网”联动机制,持续增加再生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推动园林绿化领域再生水“可用尽用”,工业用水“应供尽供”“可替尽替”等,不断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有效发挥再生水“第二水源”效能,为水资源节约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聚焦以人为本,持续展现首都排水保障温度
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排水服务保障关系着千家万户,必须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打造人民群众信赖的“北排服务”品牌,持续推进品质化服务,切实把群众身边的排水服务做精做细做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扎实做好“接诉即办”工作。排水服务保障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单元,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强化条块结合、企地协同、共建共治,更好发挥服务效果。积极构建“固定选题” “动态选题”相结合的“每月一题”工作模式,深化精准治理、场景治理,加强集成改革、综合施策,持续提升高发热线专项治理和疑难案件督办水平,切实解决好道路积水、噪音扰民、管道臭味等高频民生难题。近年来,排水集团“接诉即办”工作年度成绩连续4年在市属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排水服务品质。
持续推进“最后一公里”服务。坚持服务重心下移,以打造排水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回天样板”为抓手,推动排水专员、联络员深入街乡社区,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7×24小时服务电话,全天候精准处置排水问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工作,实现服务区域全覆盖、无死角的专业化对接。尊重群众个性化和差异化诉求,不断织密服务网络,优化服务供给的内容、标准和流程,探索推动排水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百米”不断延伸。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改革举措。作为公共服务类企业,排水集团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高标准落实“优化营商”改革举措,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健全“服务包”制度,坚持清单化办理,一站式报装,分类别服务,有效畅通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大便利、更优服务、更好体验的排水接入服务。
四、聚焦数字赋能,持续提升首都排水保障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北京市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正在重构产业生态,基础研究作用更加凸显,必须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强科技研发,赋能传统主业,更加精准高效地做好排水保障。
构建智慧水务系统。牢固树立以智慧城市建设支撑治理服务能力的理念,着眼北京市“智慧城市2.0”建设,全方位打造水务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聚焦极端天气应对,精准发力打造防汛预警系统,充分利用智能感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结合气象预警形成完整的“智慧防汛”指挥调度体系,系统性提升中心城区内涝防治水平和应急抢险能力。持续开展基于“互联网 ”的管网系统化建设,搭建基于ai智能识别研发管道缺陷评级系统,建设各类集成感知终端的物联网平台等,通过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综合治水能力。
全力推动研发突破与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排水集团北京市水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依托领先的水科技研发及生产性试验创新平台,加大国际国内研发合作,全面发力锻造创新链,打通前沿技术研发、生产试验、成果转化等产学研用关键环节,锚定前沿先进技术加速迭代,坚持产业协同、坚持技术引导,高效实施产业先导性转化项目,为水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绿色能源体系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提供核心动能,全力跑出排水服务保障效能提升的“加速度”。
探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扎实落实市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开展企业在线管控平台建设,实现三重一大、大额资金、组织机构、企业人才等业务数据的实时对接。聚焦生产运行核心,整合多元业务需求,通过建立生产过程执行与管控体系、搭建具备智能诊断、数据分析、实时可视等智慧化生产调度系统,提高运行保障效率。聚焦安全可控,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刚性防线,主动防御网络安全威胁,切实保障排水服务大数据的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