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佩戴耳机为管线听漏“诊脉”                                ■记者 张军/摄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海淀营销分公司近日走进学院路18号院开展了“节水有我在行动  同心共护水安全”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吸引近2000名社区居民热情参与。

        自来水集团坚持走科技节水之路,建立以独立计量区、卫星探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与人工探漏互为补充的漏损管理体系,年均节水量近1900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自来水集团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79%,已实现连续10余年下降。

         卫星为供水管网“拍片”

        “卫星从太空‘扫一眼’,就能快速找到地下供水管网的漏损位置。”自来水集团副总工程师刘阔说,传统的人工检漏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对供水管线逐一进行“盲检”,难度较大。卫星探漏利用长波段雷达卫星为目标区域拍一张照片,通过算法模型,就能解译出供水管网疑似漏水点范围,可发现管网中微小的渗漏。

        刘阔介绍,自来水集团自2018年引入卫星探漏技术后,持续开展卫星探漏现场核查工作,逐步实现了以人工检漏为主的传统方式向基于数据分析的现代化方式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目前,自来水集团各水厂运行良好,水量充足,水压、水质合格,供水管线运行平稳,确保了居民用水安全。

         人工听漏为管线“诊脉”

        工作人员戴上耳机,将听漏仪贴向地面,每迈一步便挪动一次听漏仪的位置,就这样一步步地为管线“诊脉”。“管网发生漏损后,细细的水流穿过破损点,摩擦管道壁和土层而发出声音,听上去是刺耳的长音。”自来水集团管网管理分公司听漏技术人员孙乃硕说。

        卫星探漏虽然能快速发现管网漏损情况,但还需人工到现场进一步排查核实。因此,自来水集团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人工听漏方式。当卫星探测扫描分析后,工作人员根据卫星扫描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划定的范围,携带听漏设备前往现场检测,最终确定漏点的准确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听漏设备也在迭代更新,由最初的铁钎、听音杆、电子听音杆到听漏仪,检漏准确率越来越高。

         独立计量区全天候监测

        “这里就是学院路18号院dma(独立计量区)所在地。大的设备是流量计,用来记录居民用水数据;小的是远程传输设备……”顺着管网管理分公司漏失控制科科长佟怿维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井盖下的流量计数值不断跳动,实时显示着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

        “居民用水量一般在早、中、晚时段较大。通过最小夜间流量和总分表水量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定位管网漏损隐患,并通过及时修复漏损,有效减少水资源流失。”佟怿维介绍。

        “自2012年起,自来水集团逐步推进dma建设。目前,自来水集团累计建成3400余个dma,已初步形成规模效益。其应用规模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前列,未来将实现所有小区全覆盖。”刘阔说。

         智慧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学院路18号院共有15栋居民楼、用户1500余户。前不久,自来水集团为该小区统一安装了智能远传水表,让用水数据定时传送至自来水集团营销系统中,自动完成出账。智能远传水表实现了“查表不入户”,用户通过“北京自来水”app、“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水费代扣等方式,实现“缴费不出门”。

        智能远传水表具有定时传输数据、精准计量、直观易读、低耗能等优势。自来水集团海淀营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服务范围内,已为用户安装了76万余支智能远传水表。4.9万户已绑定支付宝代扣业务,线上缴费占比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