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服务社会,设计创造价值”是biad(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核心理念,我们也曾提出过biad《品牌报告》、《文化报告》,现正编研《价值报告》。我们提出要为建设“百年建院”,努力做“国际一流建筑科创企业”。所以我们绝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要用独到的思维方式及改革的精神,做为引领北京建院建筑创作新时代的行业先锋。

        1、人民大会堂意味着什么,长安街意味着什么

        “人民大会堂”是“国庆十大工程”的代表。1959年建成的“国庆十大工程”已迎来60周年。无论从建筑评论还是建筑文化视角看都有益于让社会理解建筑,让建筑审美普惠公众。好建筑留下好时光,这是因为建筑地标的城市文化作用。在10个月内高质量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当时中国正处于西方的经济封锁之下,“国庆十大工程”成为中国建筑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独立完成的一次现代建筑创作的探索。60年来,作为北京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标志,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其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动摇的,它们确堪称建筑丰碑。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国庆十大工程”可以说是政治与文化的产物。向世界证实中国的新面貌及实力。到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钓鱼台迎宾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1959年10月完工,1988年已拆重建)共10座全部完工。1959年9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盛赞这些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尽管上世纪50年代十大建筑不一定代表建筑师创作的全部水平,但其意义至少表现在:

        ⑴它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⑵建筑中的集体创作,注定了建筑作品的折衷性也具先锋性;

        ⑶在当时即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是极其可贵的,在新技术上暗含国际潮流,做了诸多以新结构为切入点的中国建筑的新探索。

        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建筑丰碑,预示了建筑多元化的先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时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其中的八个项目,它们是: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迎宾馆、华侨大厦。

        60年前,作为“国庆十大工程”的人民大会堂是毛主席为它定名,周恩来总理在“国庆十大工程”庆功宴上,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者、北京院五十年代“八大总”张镈安排到第一桌,对以他为代表的千百个设计与建造者尽善尽美的建设给“打五分”的赞誉。人民设计、人民建造、又造福于人民,这是人民的“奇迹”,它至今是熠熠生辉的坐标与初心不改的写照,是芳华依旧享誉世界的最大会堂建筑。

        长安街意味着什么

        从读懂长安街建筑入手,通过了解这些经典建筑背后的人和事,会发现亦科技,亦人文的建筑精髓,在这方面建筑师也要主动为公众阅读开辟讲堂。

        北京传统中轴线7.8公里,而传统的长安街仅有10公里(传统的说法是10公里,建国门到复兴门)。在北京,如果沿着这两个方向走一遍,尽收眼底的便是北京的建筑景观长廊。说到其中的建筑,大家最先想到的或许是故宫这样有近600年历史的古建筑遗产,但在这两条建筑景观轴线上更有大量属于20世纪的建筑遗产。

        许多国家的首都都有一条著名的街道,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大道,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等,这里不仅地标建筑集中,更以其强烈的历史文化政治意义与符号组成面向世界的窗口。与中国的博大相呼应,长安街之长之宽均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如今它从70年前的“十里长街”随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形成,从西起门头沟三石路,东至通州宋梁路,已延伸为55公里的百里长街。

        历史上的“神州第一街”到20世纪50年代初只有从东单到西单的3.8公里,为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1958年出台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在长安街的蓝图绘定下,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复兴门到建国门全线贯通,这样以政治形象闻名世界的大街从此诞生。

        1900年北京饭店是只有三间门脸的铺面小酒店,1919年开业至今已经100年,老楼 西楼 东楼 90年代贵宾楼成为北京的风景线。从20世纪初建造的仿西方古典式的老楼,到50年代学习前苏联风潮下的西楼,以及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东楼和90年代的贵宾楼,形成了东长安街上一组耐人寻味的中国建筑历史画卷,堪称完整的北京20世纪建筑史。

        据首都规划委的初步统计,《长安街的过去、现在、将来》一书的研究,在10公里长安街的两侧,有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设计项目占到80%以上。

        2、北京建院承担起在新中国成立初的十年中,从一片废墟上重建北京,重建中国的责任

        历史地看,仅从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北京建院以自己的设计担当贡献了新中国北京建设。仅从1949-1957年,北京建院完成的主要项目就有:新侨饭店、友谊医院、前门饭店、北京体育馆、“四部一会”办公楼、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宾馆、北京高校文教区的“八大学院”、全国政协礼堂、北京百货大楼。如今这些建筑仍是北京城市建设的经典,它承载了新中国初创期北京建院的责任与担当,它们至今的完好运行更诉说着北京建院人的家国情怀。

        3、作为国家形象“神州第一街”的打造者,北京建院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历史的角度看,新中国初创期,北京建院以赵冬日总建筑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就投入了天安门广场改造规划等项目,它在“神州第一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天安门广场规划的合理与否,既要与长安街相配合,也特别要使广场的建筑与之相配,北京建院是从事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国有大型建筑设计单位,它对长安街风貌的未来发展一定要服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一定要按照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北京建院已经与伦敦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两个大城市相关主体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将对未来长安街总体的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4、建院精神从战略角度必须传承下去,延续建院的红色基因

        历史是一种可以让人不须穿越时代就可以了解过去的学习,历史让时间流下,智慧留下,道出了我们真实历史的价值启示。北京建院何以成为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国民用建筑设计第一院,有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为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听设计院前辈们讲,我们前身是“公营永茂建筑公司设计部”。“永茂”二字为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所题,取其“永远茂盛”之意,它寄托着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1949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派时任政府副秘书长李公侠同志筹备建立公营永茂建筑公司。在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北京市公营永茂建筑公司”在当时的办公地——金城大楼楼顶垂挂了两条有公司落款的庆祝标语。同一天,4名员工以永茂建筑公司的名义参加了开国大典和晚上的提灯大游行,标志着我们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诞生。那永存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我们(现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与新中国同龄的设计院。就在此时,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精英建筑工程师从海内外汇聚而来,怀揣国家复兴的民族抱负,展开新中国首都建筑设计的一个个新篇。北京建院的历程有史有据、材料翔实且客观公允,以至于曾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老院长,城乡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叶如棠,在1999年为北京建院五十周年纪念集题词时做出“堪称当代中国家”的评价。

        北京建院的精神来自北京建院70年数千计建筑师、工程师、管理者耕耘创造的结果,今天我们倡导“建筑服务社会,设计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为此我们要努力成为设计行业服务于建设北京“四个中心”的排头兵,做“最具品牌价值的建筑设计企业”;在北京全面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及实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打造“设计之都”领军企业,且建设“国际一流的建筑科创公司”。

        北京建院在2009年推出《品牌报告》、2014年推出《文化报告》,现在正以肩负“服务国家、建设首都”的历史使命,努力书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价值报告》。面对从五十年人民大会堂到七十年代毛主席纪念堂,乃至跨世纪历经四十年完成的北京双机场枢纽的标志性国门建筑,以及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apec会议等重要国际交往活动的主要场馆,积极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我们倍感北京建院的精神就是要不断进取,永远为北京、为国家建筑设计事业肩负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践行者、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的参与者、北京设计品牌的承载者,为首都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魅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挥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