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都与美食有关,这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饮食文化,也是民间传统节气享受美食的诠释。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老百姓对一年四季的节气更加重视,在饮食的制作上更加讲究,有句话说得好“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在节气的美食中,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这说明夏至这个节气夜长日短的气象特征,而夏至面作为这个节气的大众美食更是凉爽一夏的首选必备。

    在北方,夏至面必须是煮熟后,经过拔凉拔凉的冷泉水冲击的那碗“过水面”,加上色香味俱全的卤料,你会一碗接一碗,吃的你清凉爽口,意犹未尽。唐宋之际,夏至面被称作“冷淘”,言面条煮熟后,需用冷水淘凉之意。炎炎夏日,吃碗夏至面,会感觉全身上下清风舒畅。

    记得小时候,夏至面不是母亲那温柔的细手做成的,而是父亲那刚劲的糙手“练成”的。其实,不是母亲偷懒耍滑,也不是她撒娇扯怪,这里面还有一段令人心酸无奈的故事。

    在我八九岁之前,每年的夏至都是母亲做给全家人吃的,她的夏至面不敢说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色彩和汁香四溢,但是也能做到令我们这帮娃崽馋涎欲滴的程度。

    那年芒种节气,村里人正赶上“三夏”大忙季节,农事耕种热火朝天。有诗句说的好:“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母亲和父亲都是生产队里的骨干力量,起早贪黑去干活。那天上午,母亲再给玉米地平整土地的时候,右手背被犁耙割伤,流了很多血,肿得像馒头一样。过了半个月左右夏至这天到了,家家户户吃“过水面”,母亲因为手伤不能擀面条,这让她很窘迫,想让同村住的表妹来帮忙。父亲听了连忙制止,说道:“表妹拉扯着一家大小,农活和家务已经干不过来了,你再让她给咱们擀面条来,这不是让表妹为难嘛!”母亲愁容满面地说:“那怎么办呀,老祖宗的风俗不能丢,这夏至面总得吃吧?”父亲定了定神儿,坚定的说:“你别管了,只能是木架梯靠树上,我自己来上了!”

    父亲在家里是顶梁柱,更是壮劳力,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是他冲锋陷阵在前头,因此对于做饭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母亲的手受伤后,做饭的时候只能用一只手,像面案上繁琐的面食就不做了。父亲很心疼也很无奈,只能赶鸭子上架,承担起做夏至面的“重任”了。

    父亲从和面开始,再到揉面、擀面、切面都是在母亲的“指挥下”一点点练成的。虽然父亲做饭很笨拙,但是经过千锤百炼也能做到精益求精。在厨房呆久了,父亲也会发挥他的想象力,把食物做得很精致,比如说父亲做的夏至面的卤料,我就很喜欢吃,并且都是时令自采的山珍野味。他把黄菌蘑和茄子切丁,把野葱和野芹菜切碎,放上一勺大豆酱和五花肉爆炒,最后上面放几朵南瓜花,这个卤料就做好了,他管这个卤料叫“锦上添花”。

    吃了父亲做的夏至面大家都说比母亲做的好吃,这就更加激发了他的兴趣。从此,每到夏至节气的时候,父亲都会一显身手,我们都叫“父亲面”。

    时光荏苒,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到夏至时节就会想到“父亲面”和他那和蔼的脸庞。

(作者单位:北京自来水集团平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