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复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看台采用“看台碗”设计,观众视野更加开阔

        12月27日晚,改造复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景观灯全面亮起。光线照射到丝滑的混凝土外观上,让整个建筑立体感十足。新工体用这种光与影交融的方式告别2022年,迎接崭新的2023年,在体育场内各方为“开球”做好了准备。自2020年12月开工建设至今,整整两年时间,首都国企建设者日夜鏖战,为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老国企牵头复建传承工体情怀

        建工集团成立超70年。作为国内建筑施工行业的顶尖企业,由其牵头打造新工体还有一份历史情怀的传承。工人体育场作为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经典,更是新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开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建工集团建设者克服材料技术困难,在一片苇塘旁建成了这座中国体育的标志性建筑。

2020年拆除中的老工体                                         ■特约记者 王建中/摄

        自北京工人体育场1959年建成投用后,在国企人的守护下先后经历了4次大规模结构加固和设备设施升级改造。20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由中赫集团与建工集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再次参与到新工体建设中。随即建工集团调集和协调业内资源投入到项目建设。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顶尖的设计机构也参与到新工体的设计之中,为新工体建设贡献智慧。在多方携手并进过程中,新工体通过对文化传承与业态的更新,在古老的北京城里,实现了历史文化底蕴与新城市面貌的交相辉映。

        改造后的新工体,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10.1万平方米,地下约27.8万平方米。场内足球场部分共17万平方米。场内总座席数增加至约6.7万个。

         原样复建保留老物件

        新工体所有结构全部为新建。15天完成10万平方米的老工体拆除,这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第一个任务。该项目部分段细化拆除方案,数十台破碎设备分布在四周,由于拆除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技术人员对工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重新设置了拆除点位,确保同步拆除作业安全。拆旧的同时,对雕像等老物件予以保留。新工体落成后,这些曾经的工体元素也随之全面回归。

        新工体赛场部分如同一座孤岛,材料倒运面临巨大问题。为此,该项目部投入2000余万元搭设了钢栈桥作为材料运输通道,施工效率对比塔吊接力运输提高了约20倍。

     建设中搭设了钢栈桥作为材料运输通道,提高了材料运输效率

     建设者们正在安装清水混凝土看台

        如今的新工体外观为光洁的青灰色,是清水混凝土结构呈现的效果。这种结构通过对混凝土施工的精细化操作,达到面光反影效果,团队对设计图纸进行bim三维建模,并在现场配备了6台数控机床对清水模板进行精细化加工,使模板尺寸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2021年11月18日,新工体进入屋顶罩棚钢结构施工。项目部调集了一台1250吨的“巨无霸”履带吊车,调配技术精良的施工人员三班倒进行作业。同时,技术团队在钢结构外环梁下设置了80个滑动支座与混凝土看台结构柱连接,实现了超大屋面更加稳定荷载。技术团队引进了电磁感应加热器,通过传递磁场势能使工件自身发热,保证焊件温度均衡稳定,解决了寒冷天气下的焊接难题。

        作为新工体运转的“血脉”,建筑内部各类水管和消防管线长度达40万米,风管面积超22万平方米,用于线缆铺设的桥架超17万米,强电线缆数量近100万米,弱电线缆近200万米,消防线缆总长度突破300万米。总线缆长度相当于整个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的长度。

         诸多科技手段植入新工体

        新工体内部诸多设计与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其更符合足球比赛的需求。例如,看台碗的设计,由原来两层的“盘形”看台变成了四层的“碗形”看台,下看台首排观众席距离草坪仅10米。看台坡度增大后,观众视野更加开阔。取消了环形跑道,让观众离比赛现场更近,提升了观赛体验。

        由于赛场距离观众较近,新工体草坪系统需要考虑通风、光照及排水等问题。为此,施工方专门使用了带切口和孔洞的“花管”植入地下,让草皮通过地下管路进行“呼吸”和排水。在铺设排水流线的时候专门采用了放射状排列以及中间高四周低的设计,利用重力加大排水效率。同时,为应对北方冬季寒冷天气,新工体的草坪新增了地热系统。

     建设者在新工体项目工地日夜鏖战

     工人们在铺设足球场草坪

     新工体景观灯全面亮起

        考虑到绿色工体和科技工体的建设要求,整个体育场屋面新增了光伏板,实现了太阳能为体育场运行提供持续电力保障。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赛时光伏板的供电量可以满足1/15的体育场用电,平日可满足1/10的用电。

        新工体与地铁3号线连通,形成覆盖周边的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此外,观众可在专门的休息厅享受餐饮服务,观看高清实况转播,丰富球迷的观赛体验。同时,为呈现精彩赛事,新工体建立了基于bim的可视化智慧运维平台,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建立影像追踪定位系统,生成app,实现虚拟人流空间模拟,增强体验和安保的实施效果。

        如今,全新的工人体育场正式揭开面纱。2023年,新工体将投入使用,这里的新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本文摄影 记者 董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