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座储罐已经整体亮相,将在不久的将来履行它们的重要使命           ■记者 董一鸣/摄

        渤海湾畔,天津南港工业区,曾经的这里盐碱荒滩,寸草不生。如今依托三面临海的地理优势,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宝地,引凤筑巢,一座绿色能源项目正在加速崛起。

        工业区北部,千余名工人奋战在一线,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占地52.6公顷的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正在落地生根。未来这里将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lng输送至京津冀多地,保障环渤海区域能源储备安全。

        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整体计划建设10座lng储罐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运后应急储备能力将达到11亿立方米以上,首都供气将更加安全有保障,同时辐射津冀地区,提高供气系统保障度和应急保障能力。项目完工后,预计可为京津冀地区每年减少约1190万吨煤炭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量,帮助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罐顶的施工不能有太多人员,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                    ■记者 董一鸣/摄

        “豆腐脑”变“豆腐干”

        7月以来,南港工业区白天温度基本在35摄氏度以上。行走在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工地上,除了感受到施工作业的火热之外,最大的感触便是充满活力。

        2019年项目刚开工的场景,北京燃气天津南港项目经理助理刘中河依旧历历在目,“刚来的时候这里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现在工地上陆续长出了花花草草,看着都特别喜欢。”

每个罐体都要用401 根桩基支撑,桩基的施工难度一点不比罐体小       ■记者 董一鸣/摄

        作为北京燃气集团历年来承接的最大项目,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主要包括接收站、码头及外输管道三个部分。接收站建设lng储罐及相关配套设施,最大气化外输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天;建设一座lng船舶接卸码头,设计接卸能力为500万吨/年;新建一条外输管道,途经天津、河北两省市,终点为北京市城南末站,线路全长预计215千米。

        曾经的盐碱滩上要建起如此庞然大物,最大的风险点是不均匀的沉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松软的地基。“我们刚来的时候,都笑称这片地是‘豆腐脑’,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里面的水挤出来,变成‘豆腐干’。”刘中河说。

项目部各方人员精细入微做好每一项施工                             ■记者 董一鸣/摄

        为了把水挤出来,团队花了一整年来做地基处理工作。和普通工程、公路地基不同,接收站体量大,重量也大,单个lng储罐重量都超万吨。所以对地基的要求也是极高。322万吨外购土方被回填进土里,采用分层碾压的方式,逐层填筑,逐层压实,混合物做到了7.8米标高。这只是完成了地基的第一步。

        接收站工地上,桩径1.4米的钢筋混凝土桩基鳞次栉比,它们是储罐能够扎得稳、立得住的另一个关键。项目通过地质勘探和精确计算,每一个储罐都设有401根桩基,桩基深度达74米,它们犹如强大的手臂,牢牢“托起”巨型储罐。

看似简单的穹顶其实内部暗藏玄机                                   ■记者 董一鸣/摄

        在桩基和储罐之间,隐藏的防震垫可谓“刚柔相济”,考虑到项目处在板块活跃地带,小小的防震垫能产生足够大的水平变形能力,同时具有减震消能、调整误差等功能,从而能够避免同频共振带来的破坏,应对地震规模可以达到8级。

        “在开工推迟一个多月的情况下,仅用67天便完成了4座储罐1604根桩基的施工任务,较原计划提前15天,达到国内同类项目实施的最快速度。经检测,一类桩比例达到99.1%。”刘中河自豪地说。目前,剩余6座储罐2406根桩基施工已经全部完成,为外罐施工做好了准备。

在巨大的罐体里,吊车都显得如此的渺小                             ■记者 董一鸣/摄

        源自造船业的内罐施工

        在挑战成功大型陆上lng薄膜罐升顶后,项目团队开始新的挑战——内罐施工。

        lng储罐就像一个巨大的“保温瓶”,瓶塞是重达849吨,外形酷似钢铁巨伞的储罐穹顶,内胆则是厚度仅为1.2毫米的不锈钢薄膜。

        与传统的镍钢储罐相比,薄膜罐内罐施工将节约近90%的钢材,以20万立方米镍钢储罐为例,薄膜罐同等条件下单罐便节约钢材2400吨,同时在外径不变的情况下,储气容量增加10%。项目的10座储罐中,有8座将采用薄膜技术建造。据刘中河介绍,lng储罐罐内温度通常在零下160摄氏度。薄膜罐内壁呈十字花纹形状,可以很好地应对储罐内超低温环境。

码头也在紧张的施工中,未来储存的货物将在此进行装卸              ■记者 董一鸣/摄

        薄膜技术原本是造船业的最高工艺,这次被引入储罐施工中在国内也是首次,对施工工艺要求极为苛刻。单从焊接方面,“必须用绣花的工艺来焊接薄膜版”就是项目提出的挑战。和传统焊接不同,薄膜焊采用自熔焊技术,不能加焊丝,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弧处未焊透、焊穿等问题,焊接质量控制难度高。现在工人们正在加紧培训,为开工做好准备。“储罐一旦投产,检修难度极大,所以我们在施工时就要做到极致,保证罐体安全无虞。”刘中河说。

工人要攀在几十米高的罐体上进行施工作业                           ■记者 董一鸣/摄

        绿色能源海上来

        眼下,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高峰期。

        从接收站向南,码头工程正在开展码头平台及取水系统施工,未来lng将通过1.8千米的输气管道直达储气罐。外输管道工程现已扫线193.5千米,焊接184.7千米,预计今年10月底将具备投产条件。

        借助这座绿色能源站,未来,源源不断的天然气将通过海上渠道输送到环渤海地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的清洁能源动力。